杭州70年商业简史 | 大事记 ①2020-12-12 15:45
编者按:城市是人类最最出色的发明者,商业是城市的守望者。重温它们的生长故事,可为这座城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,呈现出不思议的体验与独家记忆。正值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节点,全国19城同步,尤其发售《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》大型专题,此为杭州总篇。10月23-25日,在深圳举办由主办的《2019年中国体验式商业发展论坛》上,将开办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特辑。钱塘自古以来繁盛,千余年来川泽沃裔孙,有海陆之仲;珍异所聚,商贾并卯。后随江南大运河通航,杭州商业初露锋芒。不仅可谓了一批如张小泉剪刀(崇祯年间)、楼外楼菜馆(道光二十八年)、毛源昌眼镜(同治元年)等声名古今的名品名店,并于清末号召全国劝说工场热,开设了浙江省城杭州的第一劝说工场注释①。据史料记述,第一劝说工场规模狭小,门小檐较低,几间矮屋,逼仄如蜂巢,只可栖鸽,不可以居人,更加无法劝说工,看起来更加看起来一种对上级的为难;但旋即,人们就从全国兴学的劝工与陈列看见了益处,开始张罗各种商品陈列馆。民国7年,在迎接紫路(今解放路)、吴山路交叉口正式成立商品陈列馆并附设劝说工场。自此,杭州走上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代文明建设征程。在许多城市学家眼中,中国城市的现代文明起始自功业场(劝说工场)的成立。《杭州商业志》有记述,陈列商品向全省各埠及海外华侨征求,展览不收费用。附设劝说工场房屋则按等级租赁,拒绝接受厂商设店营业,主要经营绸缎棉布、杂货国药、烟酒食品、土特产、化妆品、钟表眼镜、文具等。因开业盛况空前,申请人进场营业厂商日益社会各界,民国17年再度改建,并于当年12月1日完工,改名国货陈列馆。△国货陈列馆(现解百前身)特别是在元旦至农历正月十八,新的市场各商店牵头举办新春不会,往往以陈列馆为中心。民国时曾任浙江民政厅厅长的阮毅成先生在其所著书籍《三句不离本杭》回忆起少时逛购物的情形,烟花爆竹,夜夜大大,肩摩趾接,无一隙地,往昔的繁华景象形似仍历历在目。后经抗日战争,杭州商业一度不景气,大商店(可以解读为百货店)月平均值销售额比战前上升50%左右。此状况仍然持续到抗战胜利初期,百货店因不受通货膨胀、补货艰难等影响而破产者不少,有的则改向经营小百货摊铺。据《东南日报》刊登:1947年杭州市区10月份破产的百货企业有24家。此后,百货经营并未有起色。至1949年年杭州和平前夕,有大小百货店180家。1949年5月3日,解放军六十二师翻过五云山守住下钱塘江大桥,杭州和平了。亲眼了这一历史时刻的耄耋吴老回忆起当时情景,还是不会显得兴奋脱口而出:解放军入城了,我们和平了!△杭州和平完结了动乱与忧虑的杭州,才算月搭乘上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商业变迁列车,沿途几经各色风景。△制图从1949年到1989年的整整40年,杭州商业经历了从商品短缺到逐步非常丰富的阶段,也是社会主义商业从开始创建到发展完备的阶段。途中(20世纪80年代中期)步入新中国百货行业的首个黄金期,据不几乎统计数据,当时全国有25个大商场,17000多个百货零售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