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2009-2018:电商与实体商业从对抗到融合 阵营渐显‘外围&2020-12-19 15:45
编者按:2009年,电商双11首次面世,对于零售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,十年过去了,中国零售业已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叹十年,中国零售业再次发生了哪些变化?在这场对决中双方利害如何?各行各业如何在挑战中破壳而出有?未来南北何方? 将相继发售《电商双11十年,商业零售剧变十年》系列文章,呈现出在电商十年的冲击下,中国实体商业零售业是如何顺势而为又破局而出有,走进新的发展方向。不知不觉,天猫双十一早已走到了十个年头,十年,它转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,创意了派对的玩法;十年,它从显电商变为了线上线下齐欢喜,从单一的行业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全品类覆盖面积;十年前,它还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活动,十年后的今天,它已是商业的奥运会。十年来,它究竟有哪些变化呢?(图片来源:天猫官网)销售额巨变:0.5亿到1682亿数字是最直观的呈现出,天猫双11十年,用数字检验成果。2009年,双11的概念被首次明确提出,多数人回应并不寄予厚望。但成绩出来瞬间被打脸,0.5亿元的销售额比平时多出了十倍。随着更加多的购买者参予进去,2010年的销售额超过了9.36亿元,2011年销售额52亿,2012年181亿,到了2013年,业绩刷了700倍,销售额超过了350亿。此后每年的双十一的销售额都一路攀升,2014年销售额总交易额571亿,2015年912亿元,2016年1207亿元,2017年仅13小时就超强2016年销售额超过了1207亿元,狂欢节期间堪称超过了1682亿元。从0.5亿元到1682亿元,双11早已走到了十个年头,十年前的双11还是无人问津,如今的每年双11早已沦为了全民派对,数字的背后,是阿里从核裂变到核聚变的过程。品牌变化:27到18万,单一到全品除了销售额的直观体现,参予品牌某种程度超过了一个质的进步。在2009年首届的双11中,仅有27家品牌参与,并且多集中于在服饰鞋帽与3c产品;2010年品牌商转入,品类逐步非常丰富,这一年有711个品牌参予进去;2011年,品牌商加快转入,品类更进一步扩展,有2000余家品牌店参予了网购狂欢节;2012年品牌商踏上前台,品类专场和全品类成主流,1万家品牌参予;2013年品牌商运用品牌和渠道优势,踏上主导地位,多达2万家品牌参予;2014年国际品牌转入,对零售业渠道的掌控更进一步强化,超强3万家品牌参予;2015年双11有5000多个海外知名品牌全力参予,苏宁、银泰、北汽、首旅等千余商家,多达330个城市的18万家商场或门店联合参予双11派对。2017年,天猫并购了老牌的线下门店,大润发、银泰、竟然之家,此外还并购了吃饱了么重新加入新零售大军,同时这一年还布局了天猫智慧门店。20万线下门店与50万导购都被划入了双11的范畴。2018年则又是一个转折点,据涉及数据体现,今年的天猫双十一,将挤满多达18万个品牌,从单一的服饰行业,到手机数码、家电、汽车、美妆、食品、母婴、图书等全品类覆盖面积。